在NBA的歷史上,出現了不少頂級巨星,能夠靠著自身過硬的實力,無視聯盟規則去強勢贏得勝利,而聯盟為了要避免「一人獨大」的畫面出現,就會修改規則去藉此「打壓」這些球員。
5個因「實力過強」而改變的規則
「大鯊魚」歐尼爾的駭客戰術
眾所周知,歐尼爾( Shaquille O’Neal )絕對是2000年後,最具主宰力的內線球員,當時並沒有許多球員可以與之抗衡,而為了降低歐尼爾的得分機會,許多球隊將會針對歐尼爾生涯最弱的「罰球」進攻,透過刻意犯規將他送上罰球線來換取進攻球權,進而誕生著名的駭客戰術( Hack-a-Shaq )。
而罰球頻率過高導致比賽節奏及內容變的更加難看,因此聯盟祭出了新規定,【第四節或者延長賽的最後兩分鐘,若對非持球者故意犯規,進攻方將獲得一次罰球且仍保有球權】,而聯盟在2016年將規則改成每一節的倒數兩分鐘都適用此規則。
張伯倫無解的籃下統治力
遠在60年代時期,當時的張伯倫靠著216公分的身高、234公分的臂展,在禁區內予取予求,單場砍下100分,單賽季場均50.4分,放到現在都是不可能被突破的紀錄,無奈之下NBA決定修改規則,將籃下禁區從12英尺擴增到16英尺,目的是為了降低張伯倫待在內線的時間。
而修改這個規則後,也導致現代中鋒球員除了內線的硬碰硬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投射能力,否則很容易觸碰到三秒違例規定。
專為大屁股設計的「巴克利規則」
巴克利( Charles Barkley )全盛時期的低位背框單打堪稱無敵,其中部分原因也是得利於他壯碩的臀部,因此為了避免巴克利在進攻時間內一步步將防守者頂到籃下再輕鬆得分,增加了一個背身單打5秒的規則,【具體的描述是進攻方球員在罰球線的位置以下持球時,背對籃筐或側對籃框的運球時間不得超過5秒鐘。】
但事實上,真正使聯盟新增這個限制的原因是傑克森( Mark Jackson ),他是金州勇士的前教練,球員時期的他時常背身單打對方的後衛球員,導致比賽的畫面變的相當枯燥,因此這個限制在官方的簡稱中稱為馬克·傑克遜規則(Mark Jackson Rule)。
哈登的「前仰跳投」
哈登作為聯盟頂尖的進攻手,一直以來就以「買犯」聞名,他時常在比賽中有意的與防守者進行肢體接觸,進而出現不規則的投籃騙取裁判犯規,造成許多的球員不敢在貼身的情況下防守他,甚至更出現了在他身後防守的案例。
而過去幾年,不只是球員,也有許多的球迷對這個買犯的動作都嗤之以鼻,為此,聯盟特地修改了新規定,對於在判罰尺度邊界的球,將不吹響哨音,但如果進攻防意圖太明顯的話,甚至有可能賠上犯規,而這項規則上路後,球迷們的反應普遍都不錯。
24秒進攻違例
上古時期的塞爾提克, 以冠絕聯盟的團隊戰力統治整個NBA,而當時聯盟還沒有出現進攻24秒的限制,因此導致某些球隊透過鑽漏洞的方式去贏得比賽,而其中以庫西( Bob Cousy )最為代表,當時的他會在球隊贏得領先後,通過各種運球來消耗比賽時間,進而獲得勝利。
為了杜絕出現上述出現的狀況,導致比賽變得難看,因此聯盟給出了新規定,【持球進攻的球隊必須在24秒內投籃,球碰籃框至少一次,否則將會被判為違例。】
3個有趣的NBA小知識
越來越耐用的籃板
現今球場上的籃板越來越堅固都得歸功於綽號( Chocolate Thunder )的著名扣將道金斯( Darryl Dawkins ),當時的他在比賽時曾兩度把籃框灌碎,而在安全的考量下,聯盟開始使用更有彈性的籃板,並日漸加強,以避免再度發生這種狀況。
球場上嚴禁出現血跡
籃球員們的身材普遍都較為健壯,因此在球場上可能會因為碰撞而導致流血的狀況,而聯盟也規定只要球員流血,不管規模大小,都必須馬上下場處理傷口,之所以會有如此嚴格的規定,是因為在1991年時,湖人的傳奇球星強森( Magic Johnson )在還沒退役之前,宣布自己罹患愛滋病,後續聯盟為了避免任何感染的風險,才做出這個保護球員健康的規則。
頭帶不可反戴
這個規定主要是限制2010年時期的朗多( Rajon Rondo ),當時的朗多在多數的比賽中都會以反戴頭帶的方法出賽,而NBA這個商業聯盟,認為將他們的Logo顛倒過來是一種不尊重的表達方式,也有跟聯盟唱反調的意思,因此後續也嚴格禁止球員反戴頭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