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最新一版的CBA已在去年的7月1日正式上路,而本23-24賽季也是改版後的第一個賽季,新制度也限制了許多豪門球隊的補強手法,並帶來更彈性的交易與簽約特例。
什麼是CBA?
所謂的CBA就是指勞資協議談判( 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 )的縮寫,是指聯盟與球員工會共同制定的一個合約,合約的內容兩方必須嚴格遵守規定,其中包含薪資空間、薪資上限、底薪、轉隊規則、選秀程序和奢侈稅等運作規範。
CBA裡的資方代表就是聯盟以及30支球隊的老闆,勞方代表則是球員工會,需要訂定此規則的原因是可以維護勞方的權益,也能有效的避免大城市球團砸大錢把所有好的選手搶走,造成實力有斷層的現象發生。
球隊薪資結構組成
整個球團的薪資結構大致上由三個部分組成,而網路上也有公開透明的數字可供查詢。
球員薪資( Active Roster Cap )
這個是最好理解的部分,就是指球團所開給球員的薪水,但其中還有一些細節要注意:
- 只計算正選陣容的薪資,雙向合約的球員薪資則不計算。
- 休賽季的陣容可到21人( 含雙向合約 ),但開季後必須刪減至15人。
薪資保留空間( Cap Hold )
球團為了即將續約或者轉隊而至的球員預留的薪資空間,直到正式簽約或宣告放棄權益。
- 未簽約新秀-每年的首輪及二輪秀簽約前,都會預留薪資空間。
- 虛擬底薪-當休賽季時球隊正選不滿12人,將會以虛擬球員領底薪的方法補滿12人。
- 球員與母隊續約-球員在合約到期時可以使用「鳥權」的權利簽回原隊伍。
死錢( Dead Cap )
- 若有球員在合約中尚有保證金的情況下被裁掉,則歸類於此。
- 球員若已完成了10日合約且離隊,也會歸類到死錢類別。
團隊薪資限制
如上訴提及,聯盟為了避免大城市球隊無限用大錢吸引巨星加盟,導致小城市球隊因此失去競爭力的狀況發生,而設定一些規則有效遏止這個情況發生,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薪資上限( Salary Cap )
指的是每支球隊每個賽季可以用來支付球員薪水的薪資總和,原則上一年會比一年多,而避免再度出現像2016年的「大頂薪時代」,每年薪資上限最多就是10%的漲幅。目前2023-24賽季的薪資上限是1.36億美元。
若沒有設定薪資上限的漲幅會發生什麼事情? 回到2016年,當時聯盟簽下新的轉播合約後,導致該年NBA收入隨之水漲船高,對比前一年增加了34%,上限來到9410萬美金,各隊憑空增加了一名頂薪球員的空間,最終發生杜蘭特( Kevin Durant )加盟勇士組成宇宙勇的畫面。
豪華稅( Luxury tax )
NBA的薪資上限其實是個「軟上限」,意及就算超過上限也能透過其他的條款或特例進行補強,其中收稅就是一個常見的辦法,而這也是資本較足夠的強隊會做的補強手段。
豪華稅,也就是俗稱的奢侈稅,意指球團的團隊薪資超過這個稅線的標準,必須繳交額外的稅金,而這些額外的稅金將會平分給其他不需要繳稅的球隊們。
以今年23-24賽季為例,奢侈稅的門檻是1.65億美元,而今年團隊薪資超過這個門檻的球隊共有八支,其中以勇士為最高,團隊總薪資高達2.2億美金,因此光是奢侈稅勇士就必須多繳1.7億美金,目前勇士例行賽排名西區第10,高額的工資並沒有換來想要的成績。
土豪稅( Apron )
土豪稅則是豪華稅再更上一級的稅線,總共分為兩條,以今年為例,第一條土豪線標準為1.72億美金,第二條為1.82億美金,而觸發的話將會有幾項限制:
- 無法使用雙年特例合約
- 禁止全額中產合約
- 無法透過先簽後換的方式補強
- 無法受到「 Arenas 條款」的保護
由於土豪稅線已經屬於NBA的「硬上限」,若已經觸發限制而球隊名單仍舊無法填滿時,可以透過裁掉非保障合約的球員,或者交易的方式節省團隊薪資。
窮人稅( Minimum Team Salary )
既然有豪華稅,那自然也會有窮人稅的出現,是為了保障球員都有最低薪資,而當球隊總薪資低於窮人稅線後,聯盟將會向球團老闆徵收附加費,並將這些錢分發給該隊球員( 頂薪球員不參與分錢 )。
聯盟自由市場現況
以往只要身上的銀彈夠多,豪門球隊就能無限制的補強陣容,但透過上述的層層條件,以及持續改版的CBA制度,也讓這些球隊必須要審視目前狀況,不能再無限制的撒錢,也是因此才會有許多小市場的球隊開始崛起。
以今年例行賽為例,截至撰稿當下( 3/7 ),排名西區前三的球隊分別是灰狼、雷霆、金塊這三個小市場球隊,甚至有鑑於去年金塊的奪冠,投資優質綠葉,透過選秀籤選進對球隊有幫助的人選也已經是許多球隊正在進行的事情,而不是一昧透過交易將球隊的未來都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