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缺少引擎聲浪 電動賽車還會好看嗎?Formula E該看什麼

Formula E自2014年誕生以來,迅速成為電動車技術展示與品牌轉型的重要平台。透過城市街道賽、限時賽制與創新互動機制,展現與F1截然不同的賽道哲學。儘管仍面臨聲浪不足與觀眾接受度等挑戰,但隨著產業電動化趨勢加速,Formula E有望成為主流賽車運動的未來方向。
電動賽車的試煉場 Formula E是未來交通的縮影?

目錄

在傳統賽車世界中,引擎轟鳴的聲浪往往是最能點燃觀眾激情的元素之一,但隨著電動賽車的崛起,這一經典的聲音逐漸消失。

Formula E,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電動賽車聯賽,帶來了完全不同的賽車體驗,沒有引擎的轟鳴聲,只有悄無聲息的電動引擎運行聲,這是否意味著它少了一份原本的震撼和魅力呢?

Formula E以其獨特的賽事設計、激烈的比賽節奏與技術革新,吸引了無數賽車迷的目光。那麼,若沒有引擎的轟鳴,Formula E還能吸引觀眾嗎?它的精彩又在於哪些方面?

延伸閱讀》F1電影超熱!你真的懂F1嗎?新手必懂5個賽車常識

從電能出發的賽車夢想

這項由 FIA 推動的新興賽事,不僅肩負起展示電動車技術的重任,更試圖重塑賽車運動的樣貌與精神。從最初的質疑與實驗起步,Formula E一步步走出屬於自己的發展軌跡,開啟了一段從零開始的電能競速夢想。

2014年起步 從懷疑到初步驗證

Formula E由國際汽車聯盟(FIA)主導,首屆賽季於2014年展開。與傳統F1相比,它一開始就面對諸多質疑:電動車真的能競速嗎?缺乏聲浪還能吸引觀眾嗎?城市街道賽能否撐起國際賽事規格?但這些問題並未阻止Formula E持續擴張版圖。

第一季的技術規格較為保守,每支車隊使用統一車輛Spark-Renault SRT_01E,由一套規格的電池和馬達供能,賽中甚至須「換車」完成比賽。但它也透過全球城市巡迴賽的模式,打入年輕都會族群,累積話題與影響力。

技術升級 從GEN1 到 GEN3 的跨越

隨著技術進步與品牌投入,Formula E迅速進化。從GEN1到現在的GEN3賽車,賽車動力、續航力、能量回收系統與車體結構皆大幅提升。

電能動力

Gen3 EVO將首次搭載4輪驅動系統,最大輸出功率是350 kW,其中50 kW分配給前軸,但前輪驅動僅適用於排位賽、比賽起步時和Attack Mode期間。

電控煞車

Formula E 採用電子控制煞車系統(Brake-by-wire),透過軟體控制前後軸煞車力分配。這不僅提高煞車穩定性,也與動能回收系統無縫整合,成為節能與競速兼具的關鍵技術。

延伸閱讀》F1賽車的品牌新賽道!從引擎聲到銀幕光 速度背後的品牌新戰略

二、不同於F1的賽道哲學

與F1追求極速與引擎聲浪的賽道文化不同,Formula E走出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它以城市街道為舞台、以能源管理為核心,並透過創新的賽制設計強化觀眾參與感,打造出獨具特色的賽道哲學。

城市街道賽為主 拉近與大眾的距離

與F1偏好在獨立賽道上高速奔馳不同,Formula E幾乎全部比賽都在城市街道舉行。這不僅展現賽車與城市共融的可能,也強調電動賽車「零排放、低噪音」的優勢。

雖然街道狹窄、彎道多,限制車速與超車空間,但這也正是Formula E的戰術核心——比速度更重要的是能源管理與駕駛策略,節能即勝利。

能源管理與比賽多樣化

在Formula E中,「誰能把電用得更聰明」往往比「誰最快」更重要。駕駛必須不斷權衡攻擊與保電,團隊也須即時調整策略。

Attack Mode

每場比賽中,車手需兩次通過特定區域(偏離最佳路線)啟動「攻擊模式」,獲得額外功率(例如+50kW),但也需承擔損失位置的風險。這使比賽更具不確定性與娛樂性。

Fan Boost

Formula E引入「Fan Boost」概念,觀眾可透過網路投票支持車手,前五名可於比賽中獲得額外短暫功率,增加超車機會。雖有人批評不夠「專業」,但也成功吸引年輕世代參與互動。

限時賽制

每場比賽設計為「45分鐘+1圈」,車手必須控制能耗在最後一圈仍保有競爭力。這種時間制比賽設計,使戰術比傳統F1更複雜、更重視整體節奏與分配。

延伸閱讀》F1霸權誰主沉浮?Verstappen從無人能敵到危機四伏的王者之路

車廠與技術的試煉場 傳統與創新並進

Formula E更重視能源效率、系統整合與永續理念,成為傳統車廠轉型電動化的重要實驗場。無論是歷史悠久的汽車品牌,還是新興電動車製造商,都在這裡投入技術研發與品牌競爭。

傳統車廠的技術試驗與品牌轉型

Formula E吸引了Audi、BMW、Jaguar、Nissan、Porsche、Maserati等眾多主流車廠參與,對他們而言,Formula E 不只是賽事,更是電動車技術的試煉場與品牌形象塑造的戰略平台。

車廠可在賽場中測試電動馬達控制、能量回收演算法與電池管理系統(BMS),將經驗應用於民用電動車市場,加快產品升級。

創新與成本控制的平衡

雖開放部分技術開發(如馬達、逆變器、控制系統),但為控制成本,仍維持單一電池供應商與標準底盤設計。這種平衡有助中小車隊生存,也使技術進化更專注於「效率與策略」,而非「金錢堆疊」。

挑戰與前景 從聲浪到話語權

儘管Formula E在技術發展與品牌參與上取得顯著成績,但它仍面對諸多現實挑戰。從缺乏引擎聲浪帶來的觀賞爭議,到如何爭取主流媒體與觀眾的認可,Formula E不只是技術的競賽,更是一場關於話語權與未來賽車定位的角力。

科技不能完全取代激情?

Formula E至今仍面臨一個難解問題:觀眾的「聲浪需求」。內燃機引擎的轟鳴聲代表速度與激情,電動賽車相對「安靜」甚至像「吹風機聲」,讓傳統車迷感到「少了靈魂」。

此外,城市街道賽雖便利進入都會市場,但受限空間與轉播條件,難以提供F1等級的視覺震撼。如何在科技與感官體驗之間找出新平衡,是Formula E走向主流賽車的關鍵挑戰。

與 F1 的未來 會融合還是競爭?

FIA官方明確表示,Formula E 為電動賽事獨立世界錦標,與F1「互補不競爭」,但也有人預測隨著市場偏好與產業趨勢轉變,Formula E 將成為F1後的繼承者,或至少成為電動賽事主幹,特別在電動車全面取代燃油車的未來。

電動浪潮下的競速革命 Formula E能否引領賽車未來?

Formula E作為一項年輕的賽事,已在短短十年間實現技術飛躍與品牌價值創造。它代表的不只是電動賽車,而是一種全新的賽事思維:更環保、更智慧、更互動。

然而,若要挑戰F1的地位,Formula E仍需跨越觀眾接受度、賽事觀賞性與技術自主性等門檻。若未來能解決聲浪問題、提升視覺衝擊、引入更多頂級車手與品牌投入,Formula E有潛力成為下一個世代的主流賽車。

畢竟,當汽車產業的未來是電動,賽車世界的未來又怎能置身事外?Formula E,正在這條進化路上全速前行。

找不到人討論賽事嗎?

➡️點擊加入尼斯體育LINE社群一起聊體育大小事!

體育賽事即時比分

即時比分是一種聯賽比分數據採集實時比分統計表現出來給用戶查看比分的網站,因為現在好多球賽都不能實時在實正播,球迷現在只要在網站打開一個頁面可以通過另類網上看球。現階段主要體驗在足球比分、棒球比分、籃球比分等大型體育運動的比分統計。

NBA 美國職籃
MLB 美國職棒
足球五大聯賽

體育名人堂